。
“你学过天算没有?”皇帝又问弘历。
“这是圣学。孙儿想学,阿玛说,过两年,现在学还早,不能领悟圣学的精微。”
这是雍亲王教导过的。皇帝长于天算之学,下过几十年的功夫,所以尊称为“圣学”。又料定皇帝必会垂问,所以预先想好这段很得体,而又能掩饰弘历未习天算之短的话,故他记熟了,等皇帝问到时回奏。如今果然用上了!
“天算之学虽然精微,应该从浅处学起。”皇帝指着胤禄说,“你十六叔从我学过,让他教你!”
“是!”弘历转脸问胤禄,“十六叔肯教侄儿吗?”
“当然!只要你肯学。”
“十六叔,还得教侄儿学火器。”
原来胤禄对西洋枪炮,亦颇精通。一个月之中,总有一半的日子在打靶,所以每逢行围,所获必多。“十六阿哥是神枪手”,禁军中无不如此称颂,弘历亦听过这话,十分向往,此时乘机提出请求。
“我教你当然可以。不过火器看距离,算准头,非精通西洋算学不可。要你肯上劲学天算,火器才会打得好!”
“是!侄儿一定用心学。”
“那可得挑个日子拜老师!”雍亲王乘机笼络,“弘历,你这会儿就给十六叔先磕头认了老师。”
“是!”弘历转身朝胤禄面前跪下。
“这可怎么说呢?”德妃在一旁笑道,“十六阿哥的天算,是皇上亲自教的。这会儿宝宝认十六阿哥是师傅,算起来皇上不成了宝宝的太老师了吗?”
“其实我倒也可以收个小徒弟!”皇帝向德妃说道,“把弘历带回去,就住在你那里好了!”
听这一说,雍亲王赶紧赔笑道:“他哪里配称皇上的小徒弟,皇上的小书童罢了!弘历,还不谢恩?”
弘历也知道该谢恩,便退后两步,站到雍亲王身后,父子俩双双拜了下去,只听皇帝说道:“起来,起来!倒是弘历该给太太磕个头,好多疼疼你。”
旗人称祖母叫太太,弘历便又跪在德妃面前磕头。雍亲王也得行礼,但虽是生母,亦分嫡庶。此时不能像给皇帝、皇后那样行大礼,只是双腿一屈,请个安而已。
过了皇帝的万寿,抚远大将军胤祯回任了。仍如当初迎接那样,朝阳门外,冠盖云集,恭送如仪。
爱子回京,将近半年,而德妃却只见过十来面。尤其是行期已定的那几天,胤祯的公务极繁,德妃想找个机会说几句母子之间的私话,都找不到机会,因而不免抑郁不欢。亏得弘历善解人意,看到祖母面无笑容,若有所思时,总是没话找话地为祖母解闷,必得等德妃开颜一笑才罢。这天是宜妃来串门子,弘历很懂规矩,替这位庶祖母行了礼,回明德妃,带着哈哈珠子到“乾东五所”未成年皇子所住之处,去找二十一叔胤禧习射。
望着他的背影,宜妃忽然叹口气说:“这孩子倒是真不坏!”
“不坏就不坏,你可叹什么气啊?”德妃问说。
宜妃不作声,深沉地摇摇头。这使得德妃越感困惑,怕她是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话,便吩咐宫女回避,好让她开口。
“十四阿哥要有宝宝这么一个儿子就好了。”
一听这话,德妃自然关切,赶紧问道:“莫非有什么道理?”
“如果十四阿哥有这么一个儿子,皇上就更放心了!”宜妃轻轻说道,“将来两代都有好皇帝。”
“啊!”德妃顿时觉得有些烦躁,却说不出是何道理。
她只觉得这件事有点儿不大对劲,但一时却想不透,不对劲在什么地方。宜妃很厉害,看出这可能是雍亲王谋夺大位的先声,但此事关系极大,再说,毕竟也无确据,话只能说到这里,不能再多一个字了。
于是,她自己把话题扯了开去,“又快上热河了!”她说,“去是真想去,可又太累,真不知道去好还是不去好。”
“是啊!”德妃关切地说,“从开春以来,老说你闹病,可得自己保养。”
“大概,”宜妃苦笑道,“也快了!”
“别说这样的话!你比我小得多,着实还有几年舒服日子过呢。”
“自己的病自己知道。”宜妃摇摇头,“一动就气喘,有时候上气不接下气,就仿佛大限到了,心里害怕得不得了!常受这种刑罚,活着也没有意思。倒是你,将来还有当太后的日子。”
“别说这话!我可从不敢想有那么一天!”
“事情明摆在那里。”宜妃忽然说道,“德姊,我求你件事,行不行?”
“说什么求不求?你说就是。”
“到你当了太后,我还不死的话,你放我出去,行不行?”
“怎么叫放你出去?”德妃笑道,“我也没有那个权。”
“我是真心求你!”宜妃很认真地说,“九阿哥人很聪明,就是不大安分,我实在不放心,我得看着他!”
“原来是疼小儿子!”
“你不也疼小儿子吗?”宜妃又问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