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二章(2 / 7)

峦叠嶂,极易迷路,何庆奇每隔相当路程,必定回顾来路,细细辨认清楚,因而走得极慢。

到了午间,走到一处山头,翠峰插天,云影变幻,松涛如海啸一般,令人心旷神怡。何庆奇驻马高冈,一手执着缰绳,一手摇着马鞭,举目四顾,忽然起了隐居之思,心里在想,若能在这隔绝人寰之地,逍遥自在,既无兵戈之灾,亦无尘嚣之扰,岂不就是仙人?

但想到自己的身份,不免自责,身为军人,理当执干戈以卫社稷,何可起这样苟安自逸的念头?如今外敌侵凌,不奋发抵御,等到胡骑纵横,又哪里是安身立命之地?

这样一转念间,雄心又起,挺一挺腰,往上一抬眼,发现峰顶走下来一名道人,用一把尖锄挑着一只箩筐,里面是各种野草,想来是到深山采药来的。

于是何庆奇下了马,将缰绳交给卫士,喜悦地在道旁守候——一路来绝少人烟,难得遇见这个道人,自然有“空谷足音”之喜。他准备向道人打听打听这座山的情形。

等道人走近,他唱个喏:“道长请了!”

“不敢当。”那道人站住了脚,“客官到哪里去?”

见那道人慈眉善目,绝非恶类,何庆奇觉得不必隐藏身份,便即答道:“实不相瞒,我是大宋军官,请问道长,这座山叫什么名字?”

“原来是一位军官,失敬了。”道人答道,“提起这座山,着实有段感人的故事。”

原来这座山,就是当年公孙杵臼和程婴定计,一个舍命、一个舍子救了赵氏孤儿的隐藏之处。

“所以,”道人又说,“这座山就叫藏山。忻州的程侯山,定襄的武峪山,相传亦都是藏匿赵氏孤儿的所在。到底真相如何,自然难见分晓了。其实亦不必深究,忠义千古,四海流芳,原是华夏之光,一定要指实某地某处反倒见得小了。”

听他这番议论,就知也是个重忠义、讲孝友、可以寄托腹心的人,何庆奇心中的戒备越发放宽了。“道长的高见,实在佩服。幸会之至。来,来!”他拉着他的衣袖,“容我细细请教。”

两人并坐在松树下的一块大青石上,彼此询问姓氏,何庆奇据实而告。道人自称庞心泉,远自武当山来此采药。

“平生好游名山大川,这藏山已是三度相访。”庞心泉问道,“虞候何事见教?但有所知,言无不尽。”

“感谢之至。”何庆奇问道,“这里附近可有村落?”

“须二十里以外方有。是个荒僻山村。”

“我是说临水之处。”何庆奇遥遥指着兴龙泉,“那道河,上游的水势如何,可通舟楫?”

“不通舟楫。不过初夏水势大涨,山中砍伐的木植,顺流而下,倒是有的。”庞心泉问道,“虞候想是来踏勘地形,打算移兵戍守?果能如此,下山往西,沿河上行六七里,有一块平阳之地,群山环抱,风水极佳,于今是采木商人聚集之地,不妨驻驾。”

“啊,市面如何?”

“都是工寮,谈不到市面。”

听这一说,何庆奇相当失望。他原来的打算是希望找到一处人烟稠密的村镇,采办油料柴草、雇用船只,到时候点燃了沿兴龙泉顺流而下,可以烧断浮桥,遮挡敌援。既是荒村冷市,缺少必需的材料,那就不必再去查访了。

看到他面色抑郁,庞心泉深为关切,便即问道:“虞候,你可是有心事?何妨说出来商量。”

“我要采办一批油料。听道长说到附近的情形,只怕无处可买。”

“噢,油料!”庞心泉问,“做何用处?”

“只为燃烧之用。”

“这有何难?”庞心泉大袖郎当,飘然划过,指着四周说道,“满山都是可燃之物。有一处松林,积年的松脂,胶结不化——”

话未说完,何庆奇已喜不可言,站起来打断他的话说:“就烦道长引路,带我去看一看。”

那片黑松林不远。到了那里一看,无一株松树不是累累然,胶结着极厚的松脂。何庆奇谢过庞心泉,赶回白马岭,挑选了两百人,带着刀锯绳索箩筐,复回藏山,拣那油分特多的松树,砍倒了几株,只取其红如火、油脂浸润的根段,劈成长条,连夜运回白马岭备用。

这时已得警报,敌烈的契丹兵,已从浮桥过河,正在扎营。熊大行与何庆奇星夜布置,要打他个措手不及。

当敌烈大队正在渡河之际,宋军亦以黎明之前的黑暗为掩护,悄悄向前移动。士卒久经训练,行动迅速确实,每个人几乎都能独立作战,不须长官叮嘱,自然都各找隐蔽之处藏身,摩拳擦掌,屏息以待,只等攻击令下,便要痛痛快快厮杀一场。

到得天色大明,敌军的态势,看得非常清楚了。契丹兵一队接一队,自东而西,拉得极长。主将的旗帜,就在浮桥附近,传令的快马,不断来回奔驰。但动向一时还摸不清楚,不知是先扎营,还是就要渡岭。

熊大行跟何庆奇在一起,见此光景,先要做个研判,才好动手。“你看,他们没有什么辎重。看样子,先要扎营,等候后援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