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一程窝在曾明川怀里,曾明成则靠在车厢上,眼睛也睁不开了。
坐在前面的刘春,被暖暖的阳光一照,脑袋快要垂到胸口了。
他身子往旁边一歪,猛然惊醒,发现车子已经到了城外。
再看他身边的黄征,眼睛熬的通红,他瞬间愧疚了。
黄征的年纪比他,腿脚还不好,一路上大部分都是他在赶车。
“黄叔,你靠着车厢睡一会儿吧,我来赶车。”
“你不知道路。”
黄征攥着鞭子不松手。
刘春急道:“我怎么不知道路?刚才你不是跟我说过吗?顺着这条路走,走两三个时辰就到洪山坡村了?”
“我、我怕万一有意外。”
“有什么意外?要是有岔路口我再叫你。”
黄征拗不过刘春,再加上他确实熬不住了,把鞭子交给刘春,自己往后靠到车厢上,闭上了眼睛。
曾明川虽然闭着眼睛,但两人的谈话一字不落的落进了他的耳朵里。
他何其有幸,能有如此忠心的奴仆。
但他不能居功,两人能如此对他们,完全是一程的功劳。
因为一程待他们真诚,待他们像家人一般。
他低头在李一程头上蹭了蹭,他真正幸运的是有了这样一位夫郎。
没有他,自己可能还在望山村,瘸着一条腿,艰难的讨生活。
对了,一程说自己春闱高中,他就会告诉自己他的秘密。
只是,自己要问吗?
【212】当师爷【一更】
一路上,餐风露宿,淋雨吹风,再加上担惊受怕,黄征和刘春吃尽了苦头。
越往南往东,路越不好走,路窄,颠簸,还有山路。
他们不敢晚上赶路,只能早上早起,往往是天不亮就起床,蒙蒙亮的时候,骡车已经在路上了。
就这样走了二十天,曾明川一行人终于进了吉泽地界。
车厢里,李一程拿出一本地方志,找到吉泽县这一章。
“吉泽县,总共占地九百万亩,一半是山地,一半是平原,流清河由西往东,从吉泽县中间经过。吉泽县县城原本在流清河南岸,因为有一年水灾特别严重,将县城冲塌,十年前县城从南岸搬到了北岸。因为县城搬迁,让本不富裕的吉泽县雪上加霜,不光普通百姓过不下去,纷纷离开,连一些商贾都不愿意来做生意。”
读到这里,李程叹了口气。
“听说近几年,吉泽县更是连年水灾,百姓弃房弃地而去的不知凡几。明川,皇上交给你的真是个烂摊子啊!”
“我猜到了。不然皇上不会让我来。”
“为什么?是因为你在殿试的时候顶撞了他吗?”
“皇上不至于那么小心眼,应该是因为我出身寒门,会种地,会堆肥,所以才派我来。再一个,”曾明川笑起来,“还因为我有个会赚钱的夫郎吧?”
李一程瞪他,“胡说八道,皇上怎么会知道我。”
曾明川把书拿过来,放到桌子上,把人搂进怀里。
“不要看了,对眼睛不好,还会头晕。”
急着赶路,李一程多了个晕车的毛病,动不动就头晕,时常吃不下饭。眼看着消瘦了,曾明川十分心疼。
李一程把头靠在曾明川身上,道:“都说穷乡僻壤出刁民,我不怕吉泽穷,我怕的是那里的人恶。”
曾明川搂住人,温声道:“哪里都有好人坏人。黄征兄弟,韩家福一家都是从吉泽来的,他们并不是恶人。”
“你说的有道理。但整个县衙只有你一个外来户,我怕他们会欺负你。要是我有功夫就好了,可以保护你。”
曾明川笑起来,“你没有功夫也帮了我很多呀!”
“还不够。”
越是快到吉泽,李一程的心越是放不下来。
虽然曾明川是皇帝亲封,是来做县里最高长官的,但毕竟只有七品,在朝中也没有根基,万一吉泽有人跟他过不去,他一个人怎么能对付得了。
“明川,不如我给你当师爷吧?”
曾明川失笑,“你给我当师爷?你是哥儿,是我的夫郎啊!”
李一程一梗脖子,“哥儿如何,夫郎又如何?大齐可有哪条律法说是哥儿和夫郎不能当师爷?”
曾明川想了想,“相关律法倒是没有。”
李一程突然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特别好,“有规定师爷必须有功名吗?”
“也没有。很多师爷是县令自己请的,有的甚至不上报朝廷,朝廷不给薪俸,是县令自己出钱。”
“太好了!”
李一程眼睛亮了起来,“既然没有相关规定,也不需要上报朝廷,我就当你的师爷好不好?除了我,还有谁能一心一意的对你?”
“可是……师爷的活儿并不好做。一程,我不想让你辛苦。”
李一程毫不在意,“我不怕辛苦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