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三阿哥告发大阿哥,虽说是不见得安了什么好心,但就效果上来说,确实是造福了众家兄弟,不只是让四阿哥、五阿哥跟着他一起解除了圈禁的惩罚,而且让十三阿哥也跟着受益,得以出来了,另外还处于圈禁中的二阿哥和八阿哥,也得到了康熙亲自前去探望,并且老康还说出了“自此以后,不复再提往事”的话。
照这么看来,康熙应该是对八阿哥没什么防备的,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,老康很明白八阿哥的野心,知道他对太子所做的一切之后,也隐隐的担忧过他会不会对自己有什么犯上之举,早年间这个儿子还是比较隐忍的,可是近年来却是越发的沉不住气了,从动手打雍泰到想接受张明德的提议,八阿哥似乎是有些等不急了,在这种情况下,康熙也摸不准他接下来还会做出什么事。
其实康熙担心的也不光是八阿哥,他现在是对所有成年的儿子都有所戒备,因为突然之间他觉得这些儿子们让自己有些看不清楚了。以前虽然知道他们有些个明争暗斗,但没想到他们会连父子之情、兄弟之情都全然不顾了。
先说废太子二阿哥胤礽吧,康熙在他身上下的功夫最多,付出的宠爱也最多,可是惹事最多的也是他,索取贿赂、殴打官员,甚至杀人放火,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给他机会,他一次又一次的让自己失望,没想到最后居然会对自己――他的父亲都心有不轨了,这怎能不让他痛心之至,由此也终于下定决心废了太子。
可是没想到这废太子之举,就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,儿子们一个一个的都不安分起来,之前康熙也知道大阿哥对太子多有妒嫉之情,可没想到他会心狠如斯,居然要对兄弟痛下杀手,最后还想把这个罪名扣到自己的头上,当真是不可救药,就算是没有老三举发他咒魇之事,老康也是不打算把他放出来了。
而八阿哥之前以宽仁形象广结人缘之事,康熙也不是不知道,只是他之前以为这是儿子在向自己表现能力,而且八阿哥也确实是个有才华的,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,随同出征的其他皇子都被分派到八旗各营,八阿哥由于年龄最小,被康熙留在自己的大帐之中,随时应召。
可是别看八阿哥当时年纪不大,却是能力出色,非常善于和那些将领打交道,而且吃苦耐劳,办事麻利,让康熙既是惊讶,又是欢喜,于是亲笔写了首诗赐给八阿哥“戎行亲莅制机宜,沐浴风霜总不辞;随侍晨昏依帐殿,焦劳情事尔应知”,而八阿哥也随即和了一首,“父慈子孝应犹在,一夜东风一朝臣;曾习柳字千千行,亲情爱恨一梦遥”,父子交赞,倒也是其乐融融。
所以就算八阿哥结交群臣,康熙也从来没想过他会对储君之位有所图,他本来一直觉得八阿哥会是个辅佐未来君主的“贤王”,所以才对他的所作所为有意放纵,又交付了他许多美差,为他积累人气,就象这次,太子被废后,康熙也是一回京就任命八阿哥为署理内务府总管事,着他查处原内务府总管凌普,虽然八阿哥没有体察圣意,还是采用以前的宽仁态度,但康熙也只是训诫了他一番,话虽说的狠,但毕竟是没有做什么处罚。
可是张明德事情一发,康熙才发觉,这个一向讲究仁义的儿子,其实并不仁义,他居然早就在暗中布置对付太子了,通过长期的经营,现在的八阿哥在朝中已经自成一党,人多势众,康熙也感到了危机,所以就算是十四阿哥那么激烈的反对,他还是强硬的将八阿哥圈禁起来。
十四阿哥的顶撞之举,当时虽是让康熙愤怒之极,但事后却对他没什么恶感,他觉得十四阿哥虽然性格冲动,脾气暴燥,但也正是如此,才说明他是个性情中人,自己举刀相向,他都能挺身相迎,毫不避让,可见得是没有做假了。
另外从十四阿哥的这件事,康熙也知道了四阿哥的好,这个儿子幼时虽有些喜怒不定,性情急燥,可胜在听话,自己说过之后,就一直注意改过,虽是有些个矫枉过正,但至少态度还是好的。而且他办差也很用心,凡自己交待下的事情,必是尽心尽力,哪怕是因此会得罪许多人。
在与其他皇子相处中,四阿哥除了与十三阿哥交好以外,从不与其他人拉帮结伙,对自己所立的太子也是一向尊敬有加、恪守本分,就算是那年太子无理罚他在太阳下暴晒至中暑,他也是一直没有怨言,在刚得知云锦死讯之时,他对太子的态度上虽有些不郁,但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,而八阿哥他们借机对他的拉拢,他也没有回应。
这次康熙让四阿哥负责看管太子,也有想看看他在太子失势的情况下,是否会有所报复的意思,可是他不仅没有,反而对太子多有照顾,这就让老康有些怀疑了,难道说四阿哥真的能做到不计前嫌,以德报怨吗?还是说他一直在隐藏自己,有更大的图谋?
有了这等怀疑之后,康熙自然对四阿哥就多加注意,虽然在十四阿哥的事件上,四阿哥做出了舍身相救的行为,但那也可能只是因为老十四是他的同母兄弟而已,可是看他在被圈禁之时,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,府里也是安安静静的,再加上出来之后,为自己侍疾也是尽心尽力的,更难得的是他在这时候还能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