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上章(74 / 109)

书房里坐,直到谈完,方来会客。

李景山很知趣,见过了礼,回避到廊上,容他们两亲家先谈。过了好久,只见倪槐从窗子里向外招手,他方始重新入室,只见倪、李两人神态闲逸,知道事情成功了。

“事情可以做。”李佩琼说,“大致是这样,最近女号里报病,照例是请女医生到里头去看病,叶太太就算女医生带去的人;到了里头,再安排跟葛毕氏见面。至于细节,请宗兄直接跟一个姓郑的去谈。喏,这里是他的地址,今天晚上,他会在家。”

“是!”李景山将一张字条接过来看,上写:“郑兴,住万安桥,关帝庙后身。”

李景山常干这种说合官司,夤缘非法的勾当,知道如今的关键已移在郑兴身上,心里倒不免有些懊悔,自己是失策了。像这样的事,本来说小不小,说大不大,瞒上不瞒下,只要有路子容易得很。当初应该托人去找郑兴,而拿倪槐、李佩琼做个幌子,那一来杨家仍旧花那么多银子,自己却可以落下许多,如今看起来郑兴那里一百两银子还不够,杨家固然还要再花,自己亦无别的好处,而且多费周章,徒耗工夫,岂不是做错了?

幸好,倪照磨倒还“光棍”,将他那“两成头”照数扣了出来,立即过付,做事总算还痛快。李景山计算了一下,这个年不但过得去,还可以过得很肥。再想想,这也是阴功积德的事,便越发起劲,未去看郑兴以前,特意多跑一趟长泰客栈,找到詹善政,先报一个“喜信”,附带作个伏笔,好让他跟杨大姐心里有数,事情可以办成,钱财犹须耗费。

万安桥是座极高大的桥,运河漕船所经,桥洞不高不大不行。桥头东西各一座关帝庙,桥西远比桥东来得热闹,李景山判断郑兴是住在桥西关帝庙的后身。

到得那里一问,提到臬台衙门的“郑头”,立即便有人答说:“你到老地方去找,一定在。”

“老地方?”李景山赔笑问道,“不知道哪个老地方?”

“噢,想来你跟郑头不熟,不知道他的习惯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他总有三百六十天在大昌吃酒。喏,就在前面,你一进门就看见了。”

“是,是!多谢,多谢。不过,我还不认识郑头。”

“不认识也寻得着,渲红一个酒糟鼻子,一望而知。”

果然,一踏入大昌便看到了。郑兴约莫五十岁左右,红脸白发,一个极大的酒糟鼻子,相貌古怪而威严,真不像是个身份低微的狱卒。李景山先不上前,站在门口细细打量一番,心想,照此人的相貌看,是个很痛快的人,不过脾气一定不好,说话要当心,惹恼了他不易挽回。

这样想停当了,才踏上前去,含笑弯腰,仍客气地问道:“你老想来是郑头?”

李景山穿着棉袍,总算是斯文一脉,而郑兴一件老羊皮袄,大襟翻了开来,一只脚还跷在条凳上,这副模样,遇到这样一位陌生人,这样客客气气地来问讯,自不免有失礼之感,急忙将一只脚放了下去,欠欠身子答道:“不敢,不敢!我姓郑。请坐。”

“敝姓李,跟李司狱同姓。”

“噢,噢!”郑兴很快地向周围看了一下,“我知道了。李相公,我请你吃酒。”

这样顾左右而言他的说法,便是暗示他不必再往下说。李景山深喻其意,便即答说:“该我请!前面有家小馆子还不错,我们到那里吃酒去。”

“好的。我们马上走。”

郑兴点点头,站起身来,不必算账,只跟伙计招呼一声,便即扬长出店。走过十来间门面,他回身站定了说:“李二爷,我有个地方,平常朋友不带去的。”

这话有两层意思,第一,表示另眼相看;第二,暗示所谈的事必须慎密。李景山也很机警,随即答道:“你那个地方,我不会跟人提起,更不会告诉人家,我到过你那个地方。”

“好!”郑兴满意地点点头,不再多说了。

不多片刻,郑兴到了一条极窄的巷子里,推开一处小门,里面高大的围墙,圈出一个小小的天井与三间平房。堂屋中出来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,也不称姓,也不道名,向郑兴问道:“这时候回来做啥?”

“有客人在这里。”郑兴亦不为李景山引见,只吩咐那妇人说,“阿香,先泡茶,后吃酒。”

李景山有数了,阿香是郑兴的外室,便点点头说:“阿嫂,来打扰你了。”

“好说,好说!请里头坐。”

进了堂屋,两人隔着方桌对坐,随即谈入正题,“司狱老爷告诉我了!”郑兴说道,“这件事担子很重,不过,我愿意帮忙。”

“是,是!郑头,我们那面完全知道,感激得很。郑头你两个‘门口’,开销不轻,过年了,里头的弟兄也苦得很,一点点小意思,真拿不出手。”说着,他将倪照磨那里分来的二成回扣,六十两银子一个红包放在桌上,推到郑兴面前。

“这里多少?”

“六十两。”

“杨家只出得起六十两?”郑兴平静地问。

李景山跟詹善政、杨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